2018年1月10日 星期三

落葉歸根

PIC


目標:

1.能了解近日其他國家有關植物議題的發生和發展。 2.能理解、尊重不同文化的特色。 3.能收集數種的樹葉、種子…等並完成各國印象圖騰。 4.能分享作品,進行展示和宣導、認識國際相關議題。

進行方式:

活動一:校樹相見歡 一、認識校樹 教師先將學生帶至校樹步道區,介紹十棵校樹外形特徵,再根據校樹的原產國家挑選楓香(亞洲的台灣)、菩提樹(亞洲的印度)、火焰木(非洲西部)、鳳凰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和白千層(澳洲)等五棵校樹做進一步的解說,並實際帶至該樹下做觀察及探索活動。 二、校樹延伸 教師補充介紹楓樹(與楓香相似)和白樺木(與白千層相似),並做「楓香與楓樹」、「白千層與白樺木」之特徵和生長環境的比較。 三、製作「樹的身分證」 教師介紹七棵樹的外形特徵與中英文名稱後,由學生發揮創意,將各樹的身分證製作完成。 活動二:天涯何處是我家 一、認識地球村 教師將學生帶至世界地圖區,介紹六大洲的分布圖,再介紹七棵樹原產國的地理位置。 二、樹與原產國對對碰 教師發下「樹與原產國對對碰」學習單,讓學生實際尋找原產國的地理位置,並完成學習單。 活動三:世界印象拼貼趣 一、導讀葉子鳥繪本(PPT) 教師以葉子鳥讓學生了解只要發揮想像力,就「可以用樹葉製作出不同的造型」。 二、認識七棵樹原產地國家的文化印象 教師利用圖片(詳見附錄四)介紹七棵樹原產地國家的文化印象(台灣楓香-101大樓、加拿大楓樹-加國硬幣、非洲火焰木和鳳凰木-非洲鼓、澳洲白千層-袋鼠和無尾熊、德國白樺木-賓士車、印度菩提樹-世界七大奇景泰姬瑪哈陵)。 三、分組蒐集植物素材 教師根據不同的文化印象(101大樓、加國硬幣、非洲鼓、袋鼠、無尾熊、賓士車和世界七大奇景泰姬瑪哈陵)將學生分成七組,讓他們利用下課時間進行尋寶、蒐集植物素材,並將它分類整理,以便進行拼貼創作。 四、進行世界印象拼貼趣 各組將撿拾到的植物素材創作成一幅代表原產地國家文化印象的圖案,完成後讓學生互相觀賞並分享創作心得。

成果描述:

1.透過樹木的比較,學生更能了解各國植物的特徵與生長環境,也更喜愛去親近校樹,進而閱讀大自然。 2. 透過世界地圖的認識與學習單的寫作,強化學生的國際觀,更熱愛我們的地球村。 3.透過各地文化印象的拼貼過程,讓學生更加了解各國的文化風情與差異,並學會尊重不同的文化。

實施心得:

1.考量低年級學生懂的詞彙不多,故七棵樹的介紹以主要特徵為主,不做太繁雜的介紹。 2.考量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指出「大約」的地理位置即可,不需要太過精準;在評量時,學生只要連到「大約」的地理位置即算完成。 3.在蒐集植物素材的過程中,教師應適時提醒學生注意安全並以不破壞自然為原則(僅可撿拾掉落在地上的枝葉、果實)。

學習者心得:

1.原來校園裡有來自這麼多其他國家的植物。 2.我喜歡白千層,有機會希望能到澳洲去,順便抱抱可愛的無尾熊。 3.撿拾地上的落葉和果實很好玩,更有趣的是可以和同學共同完成一幅幅漂亮的圖畫。

PIC
PICPICPICPI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