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天氣問題擂台賽

PIC

目標:

1.認識基本的天氣觀測方式及記錄。 2.熟悉與天氣觀測相關的單位:溫度、雨量、紫外線指數... 3.蒐集與台灣天氣、氣候觀測有關的補充資料 4.瞭解天氣、氣候與環境的相關

進行方式:

1.課程簡介與說明 2.課堂中進行天氣、氣候之基本概念介紹 3.課後查閱書籍資料及上網搜尋補充與天氣相關、說明台灣天氣與氣候的資料 4.課堂討論各組蒐集的資料、問題與答案。 5.綜合紀錄完成學習單。 6.進行天氣問題擂台賽:實際提出問題、並挑戰其他組別回答。 7.活動後討論與心得分享。

成果描述:

1.認識觀測天氣。 2.學習觀測天氣的基本記錄方式。 3.學習天氣對環境的影響 4.瞭解天氣、氣候相關的補充知識。

實施心得:

三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中有觀測天氣的單元,學生在課程中認識基本觀測天氣的概念。配合學生的認知,設計天氣擂台賽的活動,期望讓學生由基本的知識出發,蒐集課外相關的補充知識。在活動中學生蒐集很多台灣的氣象相關資料,並因分組競賽的競爭心理,引發熟讀補充資料的動機。活動結果發現除了熟悉天氣觀測、氣候的相關知識,竟還進一步還引發他們由不同角度認識台灣的興趣。這是意料之外的收穫。

學習者心得:

1.我印象最深刻的題目是颱風是怎麼形成的,因為這個答案很複雜。我發現颱風的形成因素很多,要完整的回答很難,別的同學都答不出來。所以我很得意我能找出相關的資料。 2.我找的是焚風。資料上寫空氣中的水氣因而在迎風面凝結、降雨,待氣流翻越過山嶺,在背風面下降時,已變成乾燥空氣,就會變成焚風。而且這種特別的狀況原來台灣也有!我好驚訝。

補充:

PIC

PIC

PIC

PIC

PIC

PI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