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3日 星期四

走出教室-小學生VS大學生


目標 :
一、結合閱讀新聞與自然生活科技,進行科普閱讀教學
二、學習植物的種植、生長方式
三、理解蔬菜成長可能遇上的問題及因應方式
四、體會收穫需要耐心及愛心的付出

進行方式 :
一、複習閱讀理解策略
二、簡介各種種子與種植方式
三、實際種植蔬菜
四、閱讀國語日報的報導
五、討論報導與自己的經驗差異
六、口頭分享與心得討論並簡單紀錄

成果描述 :
一、學生發現自然課中也可以進行閱讀理解,可以用運閱讀理解策略學習自然科學
二、學生在種植植物的過程中、習得植物成長的順序
三、理解蔬菜成長可能遇上的問題及因應方式
四、體會收穫需要耐心及愛心的付出

實施心得 :
上自然要怎麼教閱讀?我想利用閱讀科普文章來進行自然科的閱讀教學。
利用國語日報中的新聞,搭配學生原有的種蔬菜課程,比較大學生和小學生種植經驗的異同。照片中很巧的還有一位同學的舅舅,正好充分地引起學生們的動機。
課程的過程中不但讓孩子學到自然科學的知識,還讓他們發現讀報的趣味。比起自己和大學生種植的不同,年紀小小的學生們不禁得意了起來,覺得小學生種的比大學生好、很有成就感的樣子!
不過三年級學生閱讀文章時很容易就字面上的意思解釋,比較難改變立場體會大學生、作者等不同立場的人的想法,也比較難深思文本潛在的想法。未來可提供更多機會進行科普文章的閱讀,讓學生能有更多元的想法。

學習者心得 :
一、我學到了植物需要愛心及耐心照顧。我覺得我比大學生厲害,因為大學生容器沒挖洞讓植物死掉了,我的菜長得很好。
二、我發現農夫種菜很辛苦,以後我不要浪費食物會好好珍惜農夫的苦心。
三、一開始看到學習單覺得字很多有點討厭,看了以後發現還蠻有趣的。原來大學生也跟我們一樣在學種菜,報導裡面竟然還有同學的叔叔,好好玩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